[输血制品与器材]
1.仿血小板纳米海绵对抗血小板药物功能性逆转的作用
背景: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antiplatelet agents ,APAs)的血栓性疾病患者有相当高的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特别是在需要紧急手术时。由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逆转剂,APAs的功能快速逆转仍然是一个至今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这极大限制了APAs的使用。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评估仿血小板的全氟碳基纳米海绵(platelet-mimicking perfluorocarbon-based nanosponge, PLT-PFCs)对替卡格雷的剂量依赖性逆转活性。在不同的时间点记录了使用APAs和PLT-PFCs处理的小鼠的尾部出血时间,并分析替卡格雷和替罗非班的药代动力学。在实验性脑卒中小鼠中建立了溶栓/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性转化模型。随后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观察体内出血和血栓形成情况。通过体外的血块收缩实验,进一步评估了PLT-PFCs的自发血栓形成活性。
结果:PLT-PFCs通过与APAs竞争性结合,有效地逆转了APAs的抗血小板作用。PLT-PFCs表现出高亲和力,在体外与一线APAs(替卡格雷和替罗非班)相互媲美,并有效逆转其在尾部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模型中的功能。此外,血小板内在血栓活性的缺乏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结论:本研究证明了仿血小板的纳米海绵在改善不同APAs的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为管理抗血小板治疗诱发的出血并发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策略。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生物仿生纳米医学;出血风险;纳米海绵;血小板
原文献:Junchao Xu, Na Yan, Chunling Wang, et al. Platelet-Mimicking Nanosponges for Functional Reversal of Antiplatelet Agents[J]. Circulation Research. 2023;132(3):339-354.
赵子悦 臧艳 投稿
2023年0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