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中华”系列医学学术专著“代表我国医学科学最高水平”的定位,已为我国医学界所共识,而《中华输血学》是“中华”系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由我国输血界的著名学者和后起精英所撰写。在2017年首版发行,体现了我国输血医学已走向了崭新的水平,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青睐,并逐渐成为大家案头喜不离手的参考专著。主编杨成民、刘进、赵桐茂三位教授是我国输血界著名的老前辈和引领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们高瞻远瞩、敏锐地意识到当代医学和输血医学发展迅猛与临床输血治疗变革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医学与输血医学已迎来了精准医学和精准输血医学的新潮流。他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又挑起了组撰《中华输血学》第二版的大梁,并将于党和国家实现第一个100年战略目标之际2021年“七一”前问世。第二版的《中华输血学》不仅秉承了第一版初衷,而且与时俱进,既瞄准当代国际输血医学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流,并紧紧以国内输血医学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大幅度地扩展新时代赋予输血医学使命的新理念与新技术。特别增加了国际称之为临床输血服务颠覆性创新的血液疗法8章。大家知道从2017-2020年全球报告的“免疫细胞疗法”和“血浆疗法”的论文数量分别增加了24万篇和13万篇,这种爆炸式的发展速度,提示我们必须奋起直奔!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是我国输血医学界的新喜事。由于这本书的时代性、创新性和权威性,必将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并将为我国输血医学的进一步大发展发挥推动和引领性的重大作用。我衷心祝贺并向全书编者们致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军军医大学教授
2020.12.23
序言(2)
中国的科学进步如此之快,以至于2019年《自然》杂志排名有6个中国团队入选前20名,其中一个名列榜首。这些年来输血医学也有了显著性的进步,令人印象深刻。现在它是一门重要且发展迅速的跨学科医学科学领域。中国在输血医学科学理论和临床方面的创新,进步和取得的经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和广泛关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建立一支庞大的自愿无偿献血和采供血管理团队。它发现了36个新的HLA等位基因,而中国造血干细胞数据库亦拥有超过760,000份数据。它已成为血浆蛋白产品工业生产的全球主导者。目前基于科学和道德原则,临床输血的概念在不断升级和更新中。中国的血液替代品行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包括一些领域中方法的创新。中国输血医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所有这些成就为世界输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的主编杨成民教授是中国输血医学领域经验丰富的先驱者。他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前所长,在输血医学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和他的同事所编辑的这本书内容十分广泛,既涵盖了输血医学现代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方面的现实状况,还涵盖了中国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过去所积累的科学思想和成功经验,并特别强调了中国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我自己作为国际人造细胞、血液替代品和生物技术学会和许多血液替代方法的开创者,对中国在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替代品方面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感到特别兴奋。“国际血液替代品和氧治疗学研讨会”每两年通过竞争选举在亚洲、北美和欧洲轮流举行。多年来中国已三次当选为这些会议的组织者。本书包含了血液替代品研究的发展背景和历史,及其当前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展望,由于其他有关输血医学的书籍并未充分涵盖这一重要领域,这也使其成为本书的重要亮点。这本书可以为输血医学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这是因为血液替代品的研发是一个令人兴奋且充满希望的领域,可能会改变目前许多输血医学方法。例如,已有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基于纳米生物技术的血红蛋白血液替代品是没有血型限制,可以无需进行血型验证和交叉匹配就能当场输注。与红细胞不同,可以对其使用巴氏法消毒以对感染性微生物进行灭活。它在室温下稳定,因此可以长期保存并易于运输。这些重要的优势使其特别适合于医院外进行的紧急状态下救护,特别是适于在地震和严重冲突等重大灾难条件下的应用。动脉阻塞是冠状动脉缺血和中风常见的病因之一。与红细胞颗透过部分阻塞的血管到达心脏和大脑。添加抗氧化酶还可以防止由于动脉阻塞和严重失血性休克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当其超过60分钟的安全窗口时尤其如此。因此血液替代品的研究及其成功应用将给输血医学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改变。
这本书无疑将成为国内外输血医学界的重要参考资料。我衷心地祝贺本书的编辑和作者们,感谢他们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巨大时间和精力!
张明瑞院士Thomas Ming Swi Chang,O.C.,M.D.,C.M.,Ph.D. ,F.R.C.P.C,F.R.S.(C).加拿大功勋科学家、美吉尔大学终身教授、皇家学会与皇家医学会两院院士。
序言